中日教育融合平台:上海常青国际高中中日班的定位与目标
作为连接中日教育资源的桥梁,上海常青国际高中中日班以"中国情怀+国际视野"为培养内核,依托常青高中的传统学风与日本学府的合作资源,构建起兼顾文化传承与国际胜任力的教育平台。其核心使命是为学生打通"国内课程学习-日本预科过渡-名校本科升学"的全链条路径,培养未来活跃于中日经济、文化交流领域的复合型人才。
区别于普通国际班,该项目将日本大学升学核心课程前置到高中三年教学中,学生无需等到出国后再适应考试体系——从高一阶段起,日语学习、EJU(日本留学生考试)学科训练、艺术升学专项辅导便融入日常课程。这种"国内完成基础准备,海外衔接预科冲刺"的模式,既降低了学生的文化适应压力,也提升了升学效率。
课程体系拆解:从语言学习到升学考试的分层培养
中日班的课程设计以"日语能力+学科知识+升学技能"为三大支柱。语言学习方面,针对零基础入学的学生,采用"分级进阶"模式:高一完成N4基础,高二突破N3,高三冲刺N2/N1,同时穿插日本文化、商务日语等实用模块,确保语言应用能力与考试要求同步提升。
学科教学则根据学生志愿分为文理与艺术两大方向。文科班重点强化日本史、地理、政治经济等EJU文科科目,理科班侧重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理科内容,所有教材均直接引入日本高中同步使用的原版资料,确保与留考大纲无缝对接。艺术生除素描、色彩等基础训练外,还增设日本美术史、设计理论等特色课程,为报考武藏野美术大学、多摩美术大学等艺术院校做专项准备。
值得关注的是,该项目是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(JLPT)与J.TEST考试的双指定考点,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加这两项权威语言水平测试,省去额外报名的时间成本。同时,学校与日本考试机构保持密切沟通,及时获取考试动态与命题趋势,针对性调整教学重点。
招生要求与学习规划:零基础也能冲刺名校
招生对象主要面向综合素质突出、有明确日本留学意向的初中毕业生,不限制日语基础——即便完全零基础,通过2.5年的系统学习,也能达到N2以上水平(部分优秀学生可冲刺N1)。这一设计充分考虑到国内初中阶段日语教育的普及度,降低了升学路径的起点门槛。
学习规划采用"2.5+1"分段模式:前2.5年在上海完成高中课程与留考基础准备,后1年赴日就读大学预科或高中课程(视学生进度调整)。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,从入学测试开始,通过周测、月考、期中期末考的多维度评估,动态调整学习计划。例如,针对数学薄弱的学生,会增加课后辅导;对语言进步快的学生,提前开放EJU真题训练。
报名环节区分文理科生与艺术生:文理科需通过数学、英语笔试及综合面试,重点考察逻辑思维与学习规划能力;艺术生则需提交素描作品(侧重基础造型能力)并参加专业面试,评估艺术感知力与发展潜力。
升学保障与名校资源:中日联合培育的硬核支撑
上海常青与日本东京大学、京都大学、庆应义塾大学、早稻田大学等学府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,形成"课程对接-成绩互认-推荐升学"的联动机制。中日班学生的EJU成绩、托福成绩(用于SGU英语项目申请)及在校表现,会通过合作通道直接推送至目标院校招生办,部分优秀学生可获得提前面试或降分录取的机会。
教学质量方面,日方派遣具备留考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常驻,与中方教师共同备课、授课。中外师资比例约为1:2,既日语教学的纯正性,又兼顾国内学生的学习习惯。小班制教学(每班不超过20人)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教师的个性化指导——从错题分析到心理疏导,从升学目标调整到签证材料准备,全程陪伴式服务贯穿整个高中阶段。
升学途径的多样性是另一大优势:除常规的EJU考试升学外,学生还可通过托福成绩申请日本大学的SGU英语项目(全英文授课),或凭借艺术作品集直接报考美术院校。无论选择哪种路径,最终获得的本科学历均为中国教育部认证,为未来回国或继续深造提供学历保障。
选择中日班的核心价值:从适应力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
对于计划赴日留学的学生而言,上海常青中日班的价值不仅在于升学成功率的提升,更在于提前完成"语言关+文化关+学习方法关"的三重突破。国内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夯实基础,避免了直接赴日留学可能面临的"语言障碍导致学习脱节"问题;与日本教师的日常互动,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日本教育模式中的"小组讨论""课题研究"等学习方式;而中外文化课程的融合,更培养了跨文化沟通的核心能力。
从往届毕业生的去向来看,90%以上的学生升入日本正规本科大学,其中30%进入东京大学、京都大学等帝国大学及早稻田、庆应等私立校,艺术生则多被武藏野美术大学、多摩美术大学等梯队艺术院校录取。这些数据不仅验证了课程体系的有效性,也为新生家长提供了直观的升学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