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上海儒梓教育拥有一批国内外优秀高校及孔子学院的专业培训师
  • 上海儒梓汉语培训中心已培养了1000多名对外汉语教师
  • 并协助其在线下、线上教学平台,国内各大高校及海外高校实现

400-060-0103

上海对外汉语培训:外籍学员汉语技能教学全解析

来源:上海儒梓教育 时间:07-28

上海对外汉语培训:外籍学员汉语技能教学全解析

外籍人士在沪学汉语:技能教学的核心目标

对于长期在上海生活或工作的外籍人士而言,汉语能力不仅是日常沟通的工具,更是深入理解本地文化、拓展社交圈层的重要桥梁。从超市购物时的简单询价,到职场会议中的专业表达,听、说、读、写四项基础技能的扎实程度,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便利性与职业发展空间。那么,上海专业对外汉语培训学校是如何针对性地培养这些技能的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走访了拥有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如子教育,听教师团队分享具体教学方法。

对外汉语教学场景

拼音入门:从「模糊认知」到「精准输出」的训练逻辑

汉语拼音是汉语学习的「基础密码」,但对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,声母、韵母的发音差异与组合规则往往是首道难关。如子教育的教学实践中,拼音训练分为三个递进阶段:

阶段是「可视化记忆」。教师将23个声母、24个韵母制作成图文对照卡片——例如,b的发音对应「广播」的场景图,i的发音配合「蜡烛直立」的简笔画。这种具象化呈现方式,让学员在接触抽象符号时能快速建立记忆锚点。曾有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学员反馈:「以前总记混d和t的发音,看到d配‘大象鼻子下垂’的图,t配‘小旗飘扬’的图,现在一想到画面就能区分清楚。」

第二阶段是「口形矫正」。针对拼音发音中「送气与不送气」「舌位前与后」等细微差别,教师采用「镜像教学法」:学员面对小镜子跟读,教师从旁观察口形,即时纠正。例如发「z」时需舌尖前伸轻抵上齿背,发「zh」时舌尖要上翘接近硬腭;发「i」时嘴角向两边展开,发「ü」时嘴唇需撮成圆形。这种「看得到的调整」,比单纯听发音示范更有效。

第三阶段是「场景化应用」。当学员掌握单个拼音后,教师会设计「生活场景拼读游戏」——模拟在便利店点单(「一瓶ping2 矿泉水shui3」)、在地铁站问路(「去qu4 外滩tan1 坐zuo4 几ji3 号线?」)等情境,让学员在真实语境中练习拼音组合,避免「学了不会用」的尴尬。

汉语拼音教学现场

听说训练:从「能听懂」到「敢开口」的突破路径

「很多学员能看懂简单汉字,但一到实际对话就卡壳。」如子教育教学主管李老师指出,「这是因为听说能力需要‘输入-处理-输出’的闭环训练,而传统教学常偏重前两步。」针对这一痛点,团队开发了「沉浸式听说套餐」:

输入环节采用「分级语料库」。根据学员水平,从「日常短句」(如「今天天气怎么样?」「这个多少钱?」)过渡到「情景对话」(如租房谈判、医院问诊),语料均选自真实生活录音,包含不同年龄、口音的说话者,帮助学员适应多样化的语言环境。例如,针对初级学员,会优先使用语速较慢、用词简单的社区大妈对话;中级学员则接触包含方言词汇(如上海话「侬好」)的混合语料。

处理环节运用「关键词提取训练」。教师播放一段对话后,要求学员快速标出核心信息(时间、地点、需求),并尝试用汉语复述。例如听到「下周三下午两点,王经理要在会议室见张老师,讨论项目合同」,学员需提炼出「时间:下周三14:00;地点:会议室;人物:王经理、张老师;内容:项目合同讨论」,这种训练能显著提升信息抓取能力。

输出环节设计「任务型对话」。学员被赋予具体角色(如游客、店主、求职者),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话目标。例如「作为游客,用5句话向路人询问最近的地铁站位置,并感谢对方」,教师会记录学员的用词准确度、语法错误率及沟通流畅度,针对性地调整后续教学重点。

读写能力:从「认汉字」到「写表达」的进阶策略

汉字的「形、音、义」三位一体特性,让读写教学更需系统性设计。如子教育的做法是「拆解-关联-应用」三步法:

拆解阶段聚焦「汉字部件」。将复杂汉字分解为基础偏旁(如「江」=氵+工,「想」=木+目+心),通过「部件卡片游戏」帮助学员记忆。例如,用「氵」卡片代表「与水相关」,「讠」卡片代表「与语言相关」,学员看到「河」「说」等字时,能快速联想部件含义,降低记忆难度。

关联阶段强调「语境记忆」。避免孤立教汉字,而是将其放入常用短语或短句中。例如教「贵」字时,搭配「这个包很贵」「地铁票不贵」等句子,让学员在具体语境中理解「贵」的含义与用法;教「忙」字时,结合「我很忙」「他不忙」「周末不忙」等表达,强化肯定与否定形式的区别。

应用阶段推进「写作微训练」。从「仿写句子」(如模仿「今天天气很好,我去公园散步」写「昨天心情不错,我和朋友看电影」)到「情景写作」(如写一封简单的请假邮件、记录一次购物经历),逐步提升输出难度。教师会重点纠正语法错误(如「把」字句误用)和用词不当(如「漂亮」与「美丽」的区别),同时鼓励学员加入个人化表达,让写作从「完成任务」变为「传递想法」。

汉语读写教学场景

教学升级:新媒体工具如何赋能汉语技能提升
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如子教育的汉语技能教学已深度融合新媒体工具。课堂上,教师使用互动白板展示动态汉字笔顺(如「水」字从左上到右下的书写动画),学员通过平板电脑实时临摹,系统自动评分并反馈笔画错误;课后,学员可通过专属学习APP完成「语音打卡」——朗读指定句子,AI自动识别发音准确度,生成「发音热力图」标注薄弱音节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「文化体验式学习」。学校定期组织学员参与「汉语角」「茶文化讲座」「传统节日活动」,在包粽子、写春联等实践中自然运用汉语。一位来自法国的学员分享:「上次端午节学包粽子,老师教我们‘糯米’‘粽叶’‘绳子’这些词,边动手边记,现在想忘都忘不掉!」这种「技能学习+文化浸润」的模式,让汉语学习从「机械训练」变为「有趣体验」。

总结来看,上海专业对外汉语培训的核心,是围绕「实用」与「兴趣」设计教学路径——用可视化工具降低入门难度,用场景化训练提升应用能力,用文化体验激发学习动力。对于在沪外籍人士而言,选择这样的培训模式,无疑能更高效地掌握汉语技能,更快融入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。

课程导航
校区导航
0.037060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