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为全球大学生和优秀高中生创造海外高校的教学环境
  • 致力于通过实际科研学习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
  • 上海集思学院赋予他们能够在下一阶段学习中脱颖而出的能力

400-060-0103

跨学科融合!少数群体研究系统培训项目全解析

跨学科融合!少数群体研究系统培训项目全解析

授课机构: 上海集思学院

上课地点: 校区地址

成交/评价:

联系电话: 400-060-0103

跨学科融合!少数群体研究系统培训项目全解析课程详情

跨学科研究视角下的少数群体议题探索

当社会科学研究逐渐打破学科壁垒,如何从多维度解析少数群体面临的现实困境?上海集思学院推出的「跨学科视角下的少数群体研究培训班」,正是为解决这一需求而生。课程整合心理学、社会学、公共卫生学三大核心学科,通过理论解析与实战项目结合的方式,帮助学员构建系统性研究框架。无论是希望深化专业认知的在校学生,还是对社会公平议题抱有热忱的研究者,都能在此找到研究能力提升的突破口。

课程核心模块: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链条

模块一:社会烙印的多学科定义与基础解读

社会烙印作为理解少数群体困境的关键概念,其内涵在不同学科中呈现独特视角。本模块将带领学员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烙印形成的认知机制,从社会学层面探讨其社会结构根源,同时结合公共卫生学数据,揭示烙印现象对群体健康的长期影响。通过跨学科对比学习,学员将掌握更全面的概念解析工具。

模块二:社会烙印的具体表现形态研究

刻板印象、偏见与歧视并非孤立存在的社会现象,而是社会烙印在认知、情感、行为三个层面的递进表现。课程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,引导学员识别不同场景下的烙印表现形式——从日常交往中的隐性排斥,到制度层面的显性限制。学员将学习使用观察记录法、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,完成具体案例的表现形态分析报告。

模块三:少数群体的情绪与身份危机洞察

社会烙印对个体的影响远不止外部评价,更会引发深层次的心理震荡。本模块聚焦羞耻感、焦虑情绪的产生机制,结合身份认同理论,解析少数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自我认知冲突。学员将通过模拟访谈、数据统计等实践,掌握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结合的方法,深入理解烙印对群体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。

模块四:健康幸福与社会烙印的关联机制

公共卫生学视角下,社会烙印与群体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。课程将引入流行病学数据,展示烙印现象如何通过压力传导机制影响生理健康指标,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案例,探讨改善健康状况的可行路径。学员将学习构建跨学科研究模型,完成关联机制的验证性研究。

模块五:社会烙印的应对策略建构

面对社会烙印,个体与群体并非完全被动。本模块将系统梳理现有应对策略——从个体层面的意义重构,到群体层面的权益抗争,结合成功案例分析其适用场景与局限性。学员将分组设计针对性应对方案,通过导师指导完善逻辑框架,最终形成具有实践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。

模块六:项目成果总结与展示

课程最后阶段设置成果展示环节,学员需将前五周的研究成果以学术报告形式呈现。导师将从研究逻辑、方法应用、结论创新性等维度进行点评,帮助学员提炼核心观点,为后续学术写作或实践应用积累经验。

特色培养模式:分层教学保障学习效果

区别于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,本项目采用「理论+实战+反馈」的三维培养体系,具体包含以下核心环节:

  • 10课时主导师授课:由高校领域专家担任主导师,系统讲解学科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动态,构建完整知识框架。
  • 6课时1对1答疑辅导:针对课堂遗留问题或个性化研究需求,学员可与导师预约专属时间,解决理论理解与方法应用中的具体困惑。
  • 12课时小组实战指导:在Mentor(学术导师)带领下,以4-5人小组形式完成案例分析、数据收集、报告撰写等实战任务,培养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。
  • 2课时成果汇报点评:通过现场展示与导师互动,学员可获得针对性改进建议,提升学术表达与成果呈现能力。
  • 24小时极速答疑:配备双语助教全程跟进,学习群内问题确保当日内响应,避免知识断层影响后续学习。

值得强调的是,项目采用1:4的师生配比,确保每位学员都能获得充分的互动机会。无论是与主导师的深度交流,还是与小组成员的思维碰撞,都能有效拓展学术视野,积累优质研究人脉。

谁适合参与?这些背景的学生更受益

本项目主要面向对社会科学研究抱有热忱的本专科学生,以下几类群体参与价值尤为突出:

心理学/社会学/公共卫生学专业生

课程内容紧密贴合专业核心议题,通过跨学科视角补充单一学科的研究局限,帮助学员在毕业论文设计或考研备考中形成独特研究优势。

计划修读相关专业的高中生

提前接触大学阶段核心研究议题,既能明确专业兴趣方向,又能通过实战项目积累学术背景,为未来升学竞争增加筹码。

关注少数群体权益的爱好者

无论是否科班出身,只要对社会公平议题抱有热忱,都能通过课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,将感性关注转化为理性行动,为群体权益改善提供专业支持。

需要说明的是,具备基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(如问卷设计、访谈技巧)或相关理论知识的学员,将更快适应课程节奏,建议优先考虑参与。

选择本项目的三大核心理由

在同类培训项目中,上海集思学院的「跨学科视角下的少数群体研究培训班」之所以能脱颖而出,主要源于以下独特优势:

  1. 跨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:区别于单一学科的碎片化讲解,课程系统整合心理学、社会学、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,帮助学员建立多维度分析框架。
  2. 实战导向的培养机制:超过60%的课时用于项目实战,从数据收集到报告撰写全程实操,真正实现「学完就能用」的培养目标。
  3. 高密度的师生互动:1:4的师生配比+1对1答疑+小组指导的组合模式,确保每位学员都能获得个性化指导,避免「大班课听不懂、跟不上」的常见问题。

对于希望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深耕的学员而言,这样的培训不仅是知识的补充,更是研究思维与方法的系统升级。无论是继续学术深造,还是参与社会议题实践,都能从中获得持续的助力。

上海集思学院

上海集思学院
认证 7 年

成立: 2006年

认证 地址认证 教学保障 在线预约 到店体验 售后支持
0.045231s